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中国6540万套房空置!!为什么?!

发表于2010-04-22
    3月份的数据出来了,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.7%,其中,海口、三亚等地一些指标涨幅达到惊人的40%以上。

这年头这个不算新闻,房价没有最高,只有新高。

注意到官方的措辞,又把“上涨过快和住房供应不足”挂起钩来,当下房价的问题并不是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,以海口、三亚为例,那些城市早就供应过头了。

有一个说法,最近国家电网在全国660个城市查出了一个数据,总共有6540万套住宅电表读数连续6个月为零。这个未经官方最终确认的说法引起人们无限遐想,如果6540万套住宅都住上“3口之家”,差不多就能容纳2亿人!

看来国家电网的智能化程度还是不咋的,“读数连续6个月为零”太绝对,在空置房的炒买炒卖过程中,看房,打扫卫生,心情好了偶而度个假等,还是会发生一些电表流量的,如果“智能”到把这些非正常使用的流量分析出来,估计现有空置房的数量会更大些,容纳2亿人应该没有问题。坊间之人猜想,10年后的房子已经造好了,20年后的土地已经批租出去了。

严格意义上,当下不缺房子,指得是不缺住人的房子;而不住人的房子,还是缺得很,不然房价怎么会涨呢。房子不住人还能住什么,在中国,还能住“流动性”,这个概念很抽象,以下举例说明,例子中的数字和概念的是为了把复杂问题说得不枯燥而设定的,没有精准性。

假设,台湾有个富翁叫张三,他有1个亿财产,想全部传给儿子叫张四。在台湾有遗产税,税率50%,张四继承,最多只拿到一半5千万;于是,张三用1个亿到大陆投资房产若干套,把房产证上的名字都写上张四,等到张三“百年之后”,再让张四把房子卖了。

再假设,张三的1个亿都砸在了他的大陆老家A县城,A县城楼市容量很小,立刻出现了供不应求局面,房价上涨,但A县城的居民不能把自住房卖了睡大街,B县城的低价房也搬不过来,于是,张三1个亿进来,张四2个亿出去,钱就是这么玩的。

这个例子是杜撰的,在现实生活中,白的、灰的、甚至黑的“流动性”进入中国进入楼市,很曲折很晦涩。这些天,学者们正在争论人民币升不升值的问题,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当“流动性”已经大举潜伏在中国,升值对中国没好处,当“流动性”已经大举抽离出中国,贬值对中国没好处。当经常听到一些精英预期人民币升值,当经常看到一些国家政要压制人民币升值,可能“流动性”已经大举潜伏进来了,当下房价“没有最高,只有新高”可以作证。

张三1个亿进来,并没有带来什么先进的科学技术,张四2个亿出去,也并没有留下什么成熟的管理经验。为什么张三1个亿进来,不去炒火车票,春运时狠赚一把;不去炒粮食,粮食是最有刚性需求的东西;而是去炒了房子?答案很简单,在中国,火车票和粮食有设防的,两者在保障基础上开放市场,而房子是不设防的,房子在市场化基础上搞点保障作为点缀。

在2003年,确立了以商品房为主的住房政策,楼市从此不设防,房价随即涨起来;在2005年,推行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政策,不仅不设防,反而鼓励“流动性”侵入这个重要的民生领域,房价全面涨起来;在2008年,经济危机给了中国楼市一个难得的自我净化机会,但一系列“救楼市”的行政干预,让房价继续狂躁;在2010年,房价已经全面失控,全国性涨幅已经呈现连续10月呈现逐级扩大趋势。

回过头来看,缺房子的问题还是容易解决的,当缺房子的问题被搞成了缺不住人的房子问题,这种局面就难以应对了。当下中国,事实上房价已经绑架了金融系统,地价已经侵蚀了政府公信,这是“从校门到衙门”的专家们出的点子惹的祸,面对现在如此错综复杂和危机四伏的情形,收拾残局还要指望他们?
上一页|1|
/1页